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Politics.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Politics.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August 12, 2009

FWD: 請用法理來說服我

香港中七學生鄭詠欣 - 請用法理來說服我──為許志永老師給溫家寶總理的公開信


前言-張銳輝老師

今年4月,與中六級通識教育科的同學到北京考察交流,我們走訪了「公盟」,許志永博士與我們一行30名同學談了個多兩個小時。

學生知道了維權律師們正為「結石寶寶」、「黑磚」的受害者、川震豆腐渣工程遇難者家人、不少上訪者等等,進行法律訴訟;也知道公盟也教育社區市民法律知識從而參與社區內的管理工作。

公盟裏除了律師學者,更多的是比學生們大不了多少的大學生和年輕人。他們所做的,其實不過是個志願機構或是壓力團體的角色,可悲的是,在內地這卻成為了走鋼線、打擦邊球的活動。然而傾談間,許博士仍有信心地告訴同學,維權活動和民間社會未來的活動空間是樂觀的。想不到數月後,繼公盟被「抄家」之後許博士更身陷囹圄,於是,同學們的憤慨是必然的了。


鄭詠欣 - 請用法理來說服我──為許志永老師給溫家寶總理的公開信

溫總理:

斗膽用這個標題,因為我現在的心境,與龍應台教授執筆寫《請用文明來說服我──給胡錦濤先生的公開信》時有類似的感受;龍教授的文章,溫總理想必已經讀過了。我雖然只是一個高中學生,對國事的了解、對文字的掌控,當然不比龍教授,但仍希望能透過自己手上微弱的筆,表達對政府處理「公盟」及許志永先生的手法的不滿。

溫總理,提起你的名字時,人們都會說你是平民總理,辦事以民為本,站在人民利益那方。有些小朋友還會被你的親民作風所吸引,叫你一聲溫爺爺,視你為模仿的對象。

但是當我一想起你任內被捕、被禁、被整頓的媒體和異見人士,如劉曉波先生、程翔先生、《冰點》雜誌、《南方都市報》等等時,我卻又不得不質疑你作為純真善良小朋友學習對象的資格!難道我們國家的教育,是要教小朋友與其他人意見不合時就要對付對方,而非講求中國人千百年來堅持的仁義觀?

近日被政府盯中的是許志永先生和他所領導的「公盟」。公盟是由一群關注中國發展的律師及學者所組成的民間組織,他們透過學術研究就國家的法制改革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推動國家實現民主法治。他們另一項為國人所熟知的工作,是為一些弱勢群眾如上訪者、被徵地者、毒奶粉案的受害者等等提供法律援助,幫助他們透過現有的司法制度去取得公義。單從近日稅局搜查後曾獲得幫助的民眾紛紛勇敢地到公盟辦事處聲援一事,任誰也看到「公盟」是站在人民那邊的!為何溫總理你所領導的政府仍要做出這件不合民情的事呢?

據我所知,「公盟」的工作是非牟利的,他們曾經想登記為民辦非企業單位,但遭到當局拒絕,被迫申請為有限公司。在國際社會,這種團體並不需交稅,而其捐獻者更能獲得免稅優惠。但由於公盟的成員是守法的律師,明知制度的不合理仍舊依規定納稅。在被稅局指控漏報稅項時,亦坦誠地承認錯誤。為何溫總理你所領導的政府仍要向他們徵收最高的罰款,並過分地在公盟辦事處以「搜證」為名而檢走所有維權資料呢?更令人感到無法理解的是,許志永先生突然在召開第二輪聽證會之前,遭公安與便衣從家中帶走,並扣留在看守所中,不能與家人及律師聯絡,同時更要公盟關閉其網頁,這實在是對公民基本權利的無理剝奪。

溫總理,你經常說要「依法執政」、「依法治國」,我想請問你一下,執法機關是根據哪一條法例去帶走許先生的?我對中國法律的認識十分膚淺,但仍知道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我國憲法的第35條列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結社的自由,第37條更清楚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就我對上述條文的理解,我認為許先生現在應該可以自由地留在家或身處辦公室辦事的。

今年4月,我和其他同學到北京考察交流時,有幸在未被搜查的公盟辦事處與許先生談論中國政治。看見他願意無私地為中國在法治民主領域上努力,並對於中國的未來充滿了希望,令我深受感動。猶記得考察時,我們曾到過永定門內國務院信訪辦的門前,親眼目睹不少惡形惡相的截訪者和情可憐的上訪者。因此,在傾談中有同學便問了許先生一句「為何中央政府會容忍那些截訪者存在呢?」你知道許先生怎樣答嗎?他說上訪人數遠遠超過信訪部門所能承受,所以中央政府亦唯有容許截訪者存在,以免信訪部門的工作量極嚴重超標。在訪問中他多次提醒我們中國政府已很努力,要對政府有多點耐性。

許志永先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充滿理想但不狂妄,他看到很遠的目標仍堅持穩重地一步一步走下去,他不怕只有一點一點微弱的力量在慢慢地付出,堅信中國終有一天能實現法治民主與自由。

溫總理,我真的十分不解為何你們的心如此的狠。為何要用這方法去對付這樣一個體諒政府、理性論政的學者呢?他所做的事只是在現有的遊戲規則下安分守己地為弱者去爭取憲法賦予的權利。他做的事情無一不是愛國為民!為何中央連這樣的一個人物也不能放過呢?為何不容許他和公盟透過公開公正的司法程序去處理這事呢?
溫總理,看你為四川地震災後工作努力、關心礦工工作環境之時,我總想叫你一聲「溫爺爺」的。但當看這麼多不合法不合理的事情在中國發生,我實在叫不出呀!但願有一天這樣的事情能夠圓滿解決並不再發生,我相信那一天海內外同胞才會由衷地振臂一呼「中國萬歲」的!


身體健康

香港中七學生
鄭詠欣 敬上

Thursday, May 7, 2009

FWD: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危矣

国务院决定,全力将上海打造成国际金融中心。消息传来,笔者认为香港金融业至少减寿五年。

香港负责财经事物的高官表示,经过内部评估,港府不担心来自上海的竞争,对香港维持金融业的繁荣持乐观态度。要么港府为维持公众信心而故作镇静,要么港府作内部评估的人士脱离现 实、误判形势。笔者认为此项决定对香港经济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港府采取驼鸟态度,于事无补,只会进一步错失机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其实,近年的香港经济是“一好掩百丑”。当年的四大支柱产业,如今只剩下一个半。旅游业在大陆游客的刺激下形势不错,不过除去大陆游客,其它国家游客数量并不理想,当年的大主顾日本旅客的到港人数更是暴跌。真正还称得上支柱产业的,仅剩下金融业。不过所谓金融业,香港只有股市,近年撑起股市的是中资股,令资本市场赚钱的是中资IPO。《经济学人》杂志在去年, 曾将香港评为仅次于纽约、伦敦的第三个全球金融中心。这对于过去最大野心也不过是区域金融中心的香港,真是莫大的荣耀。中国的崛起,为香港提供了历史性机 遇,机会来自A股连年的熊市和不可拖延的银行改革。朱镕基一声令下,香港股市成了中国银行改革的实验场,也打造出香港金融业空前的繁荣。接下来的房地产热、基建热、QDII热,将港股推上一个又一个新高潮。

香港拥有世界一流的资本市场软环境,从法制精神到基础设施、从投资银行到监管管治,一切都来得很自然,并无刻意的追求。中国的大环境和A股的不景,是将香港资本市场推上国际金融中心的两个必不可缺的因素。不过最重要的,还是香港的股市准备好了,抓住了机遇。股市之外,香港金融业并没有取得甚么新的突破。发展债券市场,一直是只闻楼梯声不见人下来,除了在中国大力推动下发行了几次人民币债券外,近年几乎乏善可 陈。甚至连发债建立一条政府债券收益曲线,作为债市的基准都一拖再拖。商品市场、黄金市场、能源交易,香港坐在世界第一大商品消费国门口,号称中国的对外 窗口,但在市场开拓上一事无成。私人银行业务近年有明显的扩充,但是发展却落后于竞争的新加坡,衍生产品accumulator更使香港的私人银行业务遭 受重创,相信业务又被打回原形!

成事不足,败事却有余。上市委员会在上市公司延长股票禁售期上的表现,凸显出管治上的缺陷。港交所明知收市后U盘交易存在明显的漏洞,却未亡羊补牢,直至汇 控股价在收市后对盘被操纵,导致一场波及全球的市场震荡。雷曼迷你债券的销售手法上,存在着监管的盲点,监管漏洞全世界都有,但是监管的当事人不思反省反 而抛出“先知先觉”论,就令人费解了。一国两制下,北京难以直接插手香港金融事务和监管,在言语上对香港仍十分客气,但是香港的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相信 中央是看在眼里的,对于潜在的金融风险,相信中央是急在心上的。

当然,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更有中国经济自身的全盘考虑。中国的国力日强,对世界的影响愈来愈大。建立起与国家实力相适应,与商业需求相配合的国际金融平台,既是自然的也是必 要的。作为世界第一大商品进口国,中国需要在商品市场有更大的话语权。美元信用扫地,贬值风险大增,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有必要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过程。

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在成长,完全有可能容得下两个金融中心。其实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一批交易所已经在被边缘化了,有生命力的股市在减少 而不是增多。全世界除了美国的NASDAQ外,亦没有其它成功的第二股市。NASDAQ成为科技企业的上市集散地,特点十分鲜明,而沪、港股市的内容大体 同质,区别并不明显,唯一的隔离是人民币政策。过去中国缺钱,需要进口资金,又不希望开放资本项目。香港的存在为内地提供了一个在不对热钱开放的情况下向海外集资的平台。时过境迁,中国现在成了世界最大 的储蓄国,海外不再是集资的唯一渠道。今天国内既有大量企业有集资的需要,又有大量资金寻求投资的机会,国际金融机构和人才纷纷进驻上海,香港的垄断性优 势在减弱,甚至消失。

笔者看来,上海与香港各有 一优势一劣势。上海的劣势在于市场的软环境。法制、监管、人才、效率上的提高,远比建金融大厦更困难,也不是几项政策优惠便能解决问题的。在软环境上,香 港具有优势,不过上海在迎头赶上。上海政府在做事,拼命地做事,千方百计地做事,每天都在做事。香港的优势在软环境上,而劣势则是政府的无所作为。整个体制陷于官僚化的、无效率的程序陷阱,没有创新思维,没有改革勇气,缺乏危机感,缺乏前瞻性策略,更 缺乏行动效率。想想朱镕基当年“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批评,看看港府的改进,不知特首作何感想,不知香港纳税人作何感想。

每 次笔者谈起香港必须未雨绸缪,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占领新的市场制高点,都有港府官员理直气壮地反问,香港又能做甚么?为甚么新加坡可以在两年内抢走瑞士私 人银行上百亿美元的业务,香港却做不到?中国主权基金、大型企业资金在海外面临投资困难,为甚么香港不能主动帮忙,进而成为中国资金海外投资的大本营?港 府官员除了在人民币离岸中心上守株待兔外,似乎根本就没有真正动过脑筯。香港公务员是一个运作极好的机器,但是没有大脑,缺乏独立的、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思考。过去没有大脑不要紧,英国人做主将策略性的工作做了。回归之后,英国人走了,中央政府又没有插 手港府运作,香港的政策制订和政策效率就变得手忙脚乱。有相当一段时间,人们把问题归在董建华的管治身上。之后随着内地在自由行的开放和IPO上的输血, 危机被暂时掩盖住了。但是整个体制一直在繁忙地做无用功,官僚主义的拖延和立法会的掣肘,使得港府没有做出任何真正具有前瞻性、策略性的工作,遇到困难第 一时间上北京寻求政策性支持。当北京宣布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时,香港政坛似乎更关注某些议员讲粗口,负责财经的高官出来见记者也只是讲了些无关痛痒的话。开始笔者还以为他们碍于政治 考虑不便多评论中央政策和上海事物,后来发现港府内部评估好象真的没把此事当成一个危机来看待。公务员的薪酬中,退休后的长俸份量最重,所以人们多打定“ 做少错少”的思想,没人愿意思考、愿意承担,于是推诿成风,得过且过,讨论和评估成了小圈子里的过场戏,战略性决策和执行则能拖就拖。少了金融业,不知香 港的高租金、高楼价靠什么支持?到时候,公务员的高薪靠什么支持?

在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前,香港股市还有几年好光景。假如香港能融入珠三角的经济转型,并成为其金融窗口,与上海还能在竞争中共同进步。但 是如果香港不思进取,坐吃山空,不仅中资公司会在上海两地上市,汇丰、长实也可能到上海挂牌,届时香港金融业就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命运。笔者看来,香港今天是中国的纽约,以后则是中国的佛罗里达。

Saturday, January 24, 2009

I THINK THIS IS BULLSHIT


Watch CBS Videos Online

Forwarded from 真實筆記

Wednesday, January 14, 2009

奧巴馬、明鋸你、以巴局勢

一、奧巴馬

全世界都對美國即將上任的總統奧巴馬有很大期望,這是可以理解的:他是第一位黑人總統、美國夢的典型代表,曾經在亞洲生活,在上任前已經大肆宣傳其振興經濟計劃,挽救疲弱的美國經濟和國人信心。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他的前任總統(即現任總統布殊)實在做得無可再差 - 大概和所有香港人當時覺得曾蔭權做特首不可能比董建華差一樣。布殊下台,對全世界的人來說絕對是值得興祝的日子。適逢家母生日,興祝更是理所當然。

但不可不知的是,奧巴馬除了膚色之外,基本上和一般的美國精英沒有甚麼分別;於哈佛法律學院畢業、其後做律師和擔任公職、再晉身參議員及競選總統。除了口材一流外,其實沒有任何實質的政績。如果期望他上任後會解決經濟問題、大幅改善和亞洲國家的關係、緩和中東地區局勢等是不切實際的。他是美國總統,照顧的是美國利益;大家不必有其他的幻想。

二、明鋸你

近日在地鐵、書局、報攤等皆見到一位名為「明鋸你」的相命師傅所著的運程書。內容怎樣我沒有看過,不過我倒知道除了運程書外,他還有寫密宗、佛學歌集、風水術數,以及售賣風水改運用品等等。看來其信眾、讀者在沒有改運之前,這位「明鋸你」已經賺得盤滿砵滿。其實要辨別某一法是否正法,只需用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詳見維基描述。至於碌下碌下的是否佛法,就不得而知了。

三、宗教

對於宗教問題,我自己還沒有一個定論。我相信有一個萬能的造物主,因為如果說這個世界由混沌一片,於某個特定的時間和條件而發生大爆炸、產生了宇宙和由單細胞生物進化為萬物的話,這實在是太巧合了。這個巧合可能就是我們日常所敬畏的「神」。但我又相信「因果報應」,因為我相信世界是公平的 - 不是人世間的公平,而是超越生死的公平。天主教中的審判日,只憑人的一生去判斷,也不見得很公平。我曾經問過某些信徒,如果一個人出生後夭折,或者是在世數年便死去的該怎樣算?下地獄對他們來說並不公平,因為他們沒有機會成為信徒和受洗。如果上天堂的話則對我們不公平,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做壞事!到目前為止我還沒答案。

看見最近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不對稱戰爭(也許可以稱之為屠殺),我在想為甚麼所謂的信徒會因為一本書、一個地方而互相殺戳呢?奧巴馬所講的「如果敵人在我兩個女兒在家睡覺的時候發射火箭,我會用盡一切手段阻止」聽起來合理之至,但如果想到以色列立國之地原來根本不是猶太人一向所住的地方,而是在二次大戰後英、美等國把巴勒斯坦一分為二所建立的話,就知道奧巴馬這番說話的荒謬之處。如果說猶太人曾經於千多年前在這裏居住的話,那麼現在的歐洲豈不是中國的?元朝的版圖曾經覆蓋歐洲呀!強辭奪理,顯而易見。

歷史上最大影響力、最多人因其而死的恐怕就是「聖經」。我沒有抵毀它的意思 - 我相信書中所記載的「神」是全能的上帝。但如果我是牠的話,有這麼多的人因為牠而死,恐怕也不太高興罷。

我想不通教會為甚麼不對以色列的暴行作出譴責。是因為政教分離嗎?陳日君告訴我們這不是原因。是因為耶路撒冷是神所應許給猶太人的土地嗎?這就是在天主、基督教中合理的殺人原因嗎?

這是一個偽善的世界。當大家魂歸天國的時候,不妨問一下全能的上帝。

Wednesday, January 7, 2009

聯合聲明

(由真實筆記轉載)

支援以巴地區和平組織,回應國際公民社會呼喚, 站在人民立場,台海兩岸四地華人發表聯合聲明:
  1. 抗議任何恐怖手段濫殺無辜,這包括以平民為目標的火箭炮及以反恐之名進行國家恐怖主義;
  2. 抗議以色列以自衛之名全面入侵巴勒斯坦領土加沙地帶 ( 加薩走廊 );
  3. 抗議以色列封鎖加沙引發人道大災難;
  4. 抗議美國向以色列提供大殺傷力武噐並支持國家恐怖主義;
  5. 抗議以色列使用國際法禁用的恐怖武器白磷彈。
由於以色列的大規模及兇猛襲擊,造成加沙人道形勢極度緊張,形同屠殺,鑑於這是一場不對等戰爭,我們有必要首先對強的一方有以下要求:
  1. 強烈 要求以軍立刻停火;
  2. 要求以軍無條件立刻撒出加沙地區;
  3. 要求聯合國安理會等列強成員介入, 訂定方案和進程表, 和平解決問題 
  4. 要求聯合國派出維和部隊和人道團體進入加沙展開,救援工作;
  5. 如以色列拒絕停火則要求抵制以色列貨品。

Sunday, January 4, 2009

佢老美

美 國 阻 撓 安 理 會 通 過 呼 籲 加 沙 停 火 聲 明
2009-01-04 HKT 12:57
聯 合 國 安 理 會 就 加 沙 局 勢 召 開 緊 急 會 議 之 後 , 由 於 受 到 美 國 阻 撓 , 未 能 通 過 呼 籲 停 火 的 主 席 聲 明 。

美 國 副 代 表 說 , 哈 馬 斯 並 沒 有 遵 守 上 一 份 停 火 聲 明 , 安 理 會 再 通 過 另 一 份 聲 明 , 作 用 不 大 。

聲 明 草 案 由 安 理 會 唯 一 的 阿 拉 伯 國 家 利 比 亞 提 出 , 安 理 會 閉 門 磋 商 4 個 小 時 後 無 法 就 草 案 內 容 達 成 一 致 意 見 。

較 早 時 , 秘 書 長 潘 基 文 敦 促 以 色 列 , 立 即 結 束 地 面 進 攻 。

包 括 歐 洲 在 內 的 多 個 國 家 爆 發 反 以 色 列 示 威 , 抗 議 以 軍 的 行 動 。 

Monday, November 17, 2008

又係香港經濟

近日聽到最多的新聞就是裁員。金融業的災情尤其嚴重,所有大中小型銀行、基金、投資公司無一倖免。大家可以到 DealBreaker 看看標題便知:

17/11/08: UBS - 30% of the Investment Bank (Rumour)
17/11/08: Citi - 50000 jobs gone
12/11/08: Morgan Stanley - 10% of Institutional Securities, 9% of Asset Management
12/11/08: Chilton Investments - 20% jobs gone
10/11/08: Deutsche Post AG - 9500 jobs gone + shut down DHL's US operations

再加上今天星展銀行裁員 900 人、匯豐裁員 450 人等等,實在慘不忍睹。自己作為這個行業的一份子,當然不太好受。不過既然之前「玩大左」,現在唯有承受苦果,這也是無可奈何的。

對於經濟而言,本人並沒有甚麼真知灼見。想說的只是以下數點:
  • 香港仍然是內耗太多。民主派所提出的只是派錢方案(退休保障、最低工資),和協助雷曼迷債「受害者」要求銀行賠償等。我看不到有任何實質的建議。他們討厭共產黨,但他們比中國的共產黨更共產。
  • 樓價向下的機會仍然很大。裁員潮才剛剛開始,似乎還有漫漫長路要走。
  • 股市和經濟是「人帶狗」,股市有時候會比經濟先行,有時則會落後。個人意見是中國因素會令香港股市於今年年尾前有機會反彈,但整體仍然向下。
基本上香港的政策可以分三方面:向內、向外和向上。

向內
  • 近日所提及的十大基建,對促進就業是有幫助的。可是我覺得整體的方向不太清楚;究竟香港日後的定位如何?還利用這個機會發展金融中心嗎?如果是的話,請問香港有甚麼具體措施利用這次機會加強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
  • 高地價政策明顯削弱香港的競爭力,政府會否改變這項政策?
  • 最壞時間仍然未過去;香港失業率失至百份之八以上機會不少。本港的四大支柱,旅遊、貿易、物流、金融服務,全部搖搖欲墜;未來的方向該當如何?
向上
  • 中國近日提出大規模的基礎建設,香港政府會怎樣去幫助港企爭取合約?
  • 香港物流中心的地位日益下降,中國和台灣積極研究三通;政府有何對策去面對這一挑戰?
  • 本港和珠三角地區整合仍然不足。泛珠三角總人口有四點五億,如何去開拓這個市場?港珠澳大橋竟然談了二十五年才有結果,究竟有沒有官員要負責?
  • 現在有任何計劃去參與中國第十二個五年計劃 (2011 - 2015) 嗎?
向外
  • 相對來說,東南亞的經濟受影響較微。有機會從亞洲地區開拓商機嗎?
  • 出入口對中小企來說相當重要。政府能夠提出甚麼扶助措施?這些措施到位嗎?
  • 無可否認,這方面香港政府能夠做的實在有限。只能夠集思廣益,希望能夠想到一些好的方法。口水會嘛,做少一點也沒有所謂。

Wednesday, November 12, 2008

時事兩則

今日立法會通過運用「權力及特權法」去調查雷曼事件,究竟調查的方向是甚麼?希望有甚麼結論?個人覺得這是政治角力多於為迷債持有人爭取合理權益。支持幫助雷曼「苦主」的就是正義的朋友、反對的則是官商勾結、利益輸送。政客做政治騷而犧牲迷債持有人和社會的利益,令人討厭。

------

陳小丙因貪污入獄,居然稱自己受政治逼害,人之無恥莫過於此。台灣竟然還有人支持他,真是咄咄怪事。

Sunday, November 9, 2008

都是那話兒招的風雨(十八禁)

和其他人談起美國總統選舉,大部份人對克林頓的印象總是和「萊溫斯基」有關,說他私德有損云云。其實這也沒有甚麼值得奇怪的,我總認為一個權力欲強的人,對金錢和性的慾望也會比其他人強(至於是否有這個能力則是另一回事)。林行止先生之前在信報寫過數篇文章,題為「都是那話兒招的風雨」,有部份就談及了名人的種種「性」事,引述如下:

  • 貝多芬、莫奈(著名畫家)、林肯(總統)、希特勒和拿破崙皆染上梅毒。
  • 美國第三十五任總統 John F. Kennedy (約翰 ‧ 甘迺迪),曾和瑪麗連夢露有一手相信大家都知道。除此之外,他在哈佛讀書的時候便和她看中的女性「速戰速決」;一九六零年全國巡迴接票時宿娼,曾有「我只有十五分鐘,請快!」的警句;他和明星、新聞秘書、白宮女秘書和暑期女工等皆有一手(或數手)。
另外還有其他值得一談:
  • 在一段婚姻之中,如果其中一方沒有生育能力的話,以前是可以向天主教的教庭提出離婚的。雙方需要在神職人員、醫生和接生婆組成的「監察小姐」前做名符其實的「臨床實驗」以茲證明。
  • 羅馬教廷不准女性參加聖詩班,而用男童代替女聲;將他們閹掉便可一勞永逸。八歲前被閹掉的,則終身不舉;但在十歲後才閹的,則「青靚白淨」且無生殖能力,當時便為女士所喜愛。
  • 教宗聖西思達斯 (Sixtus) 三世和修女被「捉姦在床」,證據確鑿,但卻能無罪釋放;教宗聖爾吉亞斯 (Sergius) 三世和比他小三十年的芻妓同居,誕下私生子,之後卻又成為教宗;教宗約翰 (John) 十二世和兩位姐妹發生性關係;教宗英納仙 (Innocent) 八世有私生子八名。
  • 以前威尼斯修院和酒店相似,修女可以帶男伴過夜。大家在澳門威尼斯人酒店見到的 Gondola 當時便經常用作接送之用;修女懷孕可以送到孤兒院寄養。
  • 法國民謠一則:「十個男子九個嫖,不嫖必定有蹊蹺;倘非天閹不成器,當是身體吃勿消」
  • 「家樂牌」的創辦人曾經有研究,證明多吃他的早餐食物會令慾火下降,可以減少「自我污染 」的惡習。

Sunday, October 26, 2008

FW: Would the Last Honest Reporter Please Turn On the Lights?

美國大選的選情有點兒一面倒。奧巴馬在多個民調遙遙領先,但他真是好得沒有缺點嗎?且看這篇文章:"Would the Last Honest Reporter Please Turn On the Lights?"(按此閱讀中譯版本)。重點如下:

1. 美國次按風暴的主角,房利美 (Fannie Mae) 和房貸美 (Freddie Mae) 之所以能夠不斷的批出按揭予沒有還款能力的人,全是因為民主黨(奧巴馬的政黨)所做成。

2. 共和黨(麥凱恩的政黨)曾經嘗試立法規管這兩所機構,但被否決;

3. 直至現在,房利美的前主管仍然是奧巴馬的非正式顧問。而這位仁兄曾經在這數年間賺取了九千萬美元的收入。

4. 傳媒似乎偏袒奧巴馬;他們不斷追訪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佩林的女兒未婚懷孕,但卻奧巴馬的負面消息不聞不問。

此外,有數據顯示奧巴馬在做參議員的短短數年間,從有關機構收取了接近十六萬五千美元的捐款(每年多於四萬美元),而麥凱恩做了這麼多年參議員只收取了二萬二千美元(平均每年約九百美元)。

這些事實令你改觀嗎?

不要只相信傳媒所報導的事件。現今的傳媒越來越不可靠,有需要的話,直接從網上找找正反兩邊的評論,可能會更接近事實的真相。

Saturday, October 18, 2008

FWD: Hedge Fund Manager Andrew Lahde Hates Hedge Fund Industry, Quitting Immediately

(From Financial Armageddon)

October 17, 2008

Today I write not to gloat. Given the pain that nearly everyone is experiencing, that would be entirely inappropriate. Nor am I writing to make further predictions, as most of my forecasts in previous letters have unfolded or are in the process of unfolding. Instead, I am writing to say goodbye.

Recently, on the front page of Section C of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 hedge fund manager who was also closing up shop (a $300 million fund), was quoted as saying, “What I have learned about the hedge fund business is that I hate it.” I could not agree more with that statement. I was in this game for the money. The low hanging fruit, i.e. idiots whose parents paid for prep school, Yale, and then the Harvard MBA, was there for the taking. These people who were (often) truly not worthy of the education they received (or supposedly received) rose to the top of companies such as AIG, Bear Stearns and Lehman Brothers and all levels of our government. All of this behavior supporting the Aristocracy, only ended up making it easier for me to find people stupid enough to take the other side of my trades. God bless America.

There are far too many people for me to sincerely thank for my success. However, I do not want to sound like a Hollywood actor accepting an award. The money was reward enough. Furthermore, the endless list those deserving thanks know who they are.

I will no longer manage money for other people or institutions. I have enough of my own wealth to manage. Some people, who think they have arrived at a reasonable estimate of my net worth, might be surprised that I would call it quits with such a small war chest. That is fine; I am content with my rewards. Moreover, I will let others try to amass nine, ten or eleven figure net worths. Meanwhile, their lives suck. Appointments back to back, booked solid for the next three months, they look forward to their two week vacation in January during which they will likely be glued to their Blackberries or other such devices. What is the point? They will all be forgotten in fifty years anyway. Steve Balmer, Steven Cohen, and Larry Ellison will all be forgotten. I do not understand the legacy thing. Nearly everyone will be forgotten. Give up on leaving your mark. Throw the Blackberry away and enjoy life.

So this is it. With all due respect, I am dropping out. Please do not expect any type of reply to emails or voicemails within normal time frames or at all. Andy Springer and his company will be handling the dissolution of the fund. And don’t worry about my employees, they were always employed by Mr. Springer’s company and only one (who has been well-rewarded) will lose his job.

I have no interest in any deals in which anyone would like me to participate. I truly do not have a strong opinion about any market right now, other than to say that things will continue to get worse for some time, probably years. I am content sitting on the sidelines and waiting. After all, sitting and waiting is how we made money from the subprime debacle. I now have time to repair my health, which was destroyed by the stress I layered onto myself over the past two years, as well as my entire life – where I had to compete for spaces in universities and graduate schools, jobs and assets under management – with those who had all the advantages (rich parents) that I did not. May meritocracy be part of a new form of government, which needs to be established.

On the issue of the U.S. Government, I would like to make a modest proposal. First, I point out the obvious flaws, whereby legislation was repeatedly brought forth to Congress over the past eight years, which would have reigned in the predatory lending practices of now mostly defunct institutions. These institutions regularly filled the coffers of both parties in return for voting down all of this legislation designed to protect the common citizen. This is an outrage, yet no one seems to know or care about it. Since Thomas Jefferson and Adam Smith passed, I would argue that there has been a dearth of worthy philosophers in this country, at least ones focused on improving government. Capitalism worked for two hundred years, but times change, and systems become corrupt. George Soros, a man of staggering wealth, has stated that he would like to be remembered as a philosopher. My suggestion is that this great man start and sponsor a forum for great minds to come together to create a new system of government that truly represents the common man’s interest, while at the same time creating rewards great enough to attract the best and brightest minds to serve in government roles without having to rely on corruption to further their interests or lifestyles. This forum could be similar to the one used to create the operating system, Linux, which competes with Microsoft’s near monopoly. I believe there is an answer, but for now the system is clearly broken.

Lastly, while I still have an audience, I would like to bring attention to an alternative food and energy source. You won’t see it included in BP’s, “Feel good. We are working on sustainable solutions,” television commercials, nor is it mentioned in ADM’s similar commercials. But hemp has been used for at least 5,000 years for cloth and food, as well as just about everything that is produced from petroleum products. Hemp is not marijuana and vice versa. Hemp is the male plant and it grows like a weed, hence the slang term. The original American flag was made of hemp fiber and our Constitution was printed on paper made of hemp. It was used as recently as World War II by the U.S. Government, and then promptly made illegal after the war was won. At a time when rhetoric is flying about becoming more self-sufficient in terms of energy, why is it illegal to grow this plant in this country? Ah, the female. The evil female plant – marijuana. It gets you high, it makes you laugh, it does not produce a hangover. Unlike alcohol, it does not result in bar fights or wife beating. So, why is this innocuous plant illegal? Is it a gateway drug? No, that would be alcohol, which is so heavily advertised in this country. My only conclusion as to why it is illegal, is that Corporate America, which owns Congress, would rather sell you Paxil, Zoloft, Xanax and other additive drugs, than allow you to grow a plant in your home without some of the profits going into their coffers. This policy is ludicrous. It has surely contributed to our dependency on foreign energy sources. Our policies have other countries literally laughing at our stupidity, most notably Canada, as well as several European nations (both Eastern and Western). You would not know this by paying attention to U.S. media sources though, as they tend not to elaborate on who is laughing at the United States this week. Please people, let’s stop the rhetoric and start thinking about how we can truly become self-sufficient.

With that I say good-bye and good luck.

All the best,
Andrew Lahde

Saturday, October 11, 2008

金融海嘯

十月九日是小弟的生日。在 2002 年的這一天美股見底,之後的五年股市節節上升;在 2007 年的這一天卻見頂,反覆回落至今,唔......

我們這一代人可說是見證了大時代:八九民運、中國改革開放、蘇聯解體、互聯網興起、科網爆破、沙士疫症以至現時蓆捲全球的金融海嘯,將來和子孫談話不怕找不到話題了。

我對這次危機有一點看法。為免長篇大論,只把它們點列出來:

1. 中國長久以來實行「韜光養晦」的策略,直到現在已經算是世界的強國之一。危機在前,中國可以籍此機會增強在國際間的影響力,和強國討價還價。在中國,有甚麼是凌駕於經濟發展呢?是政治。台灣獨立、印度擴張、打擊西藏分離份子等問題,在這個時候全部都可以和美國、歐洲做談判。世界上有經濟實力化解金融危機的國家可能只有中國和俄羅斯,而後者在油價崩潰後的經濟亦未許樂觀。中國股市雖然低迷,但相對國民生產總值所佔的比重並不高,而且美國衰退對中國的影響其實亦沒有外界所推測的大。中國和日本是持有美國政府債券最多的兩個國家,但日本今年的政治不穩且有衰退之虞;要發揮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的話,這是最佳的時機。

2. 金融海嘯不是世界末日。這只是一個汰弱留強的遊戲,而這亦是資本主義的本質。可以預期,各國以洪水浸銀行以拯救經濟的時日不遠。美國發動印鈔機,雖然理論上會引致通脹加劇,但以現時的環境來說,通縮的威脅恐怕還比較嚴重。何況今年是大選年,即使將來會有甚麼更大的問題也好,可以解決燃眉之急的話,美國財金官員一定會做。解決了這個危機之後,又會有更大的泡沫產生。

3. 在這件事中,投資銀行成為眾矢之的。無可否認它們在這件事中要負上很大的責任。但即使投資銀行不存在,我深信這些精英還是會用其他方法去滿足其貪念,結果還是會造成不一樣的危機。以前投資銀行最喜歡僱用 PSD (Poor, Smart, Desire to be Rich),利用他們的智慧和貪念去賺錢;沒有了投資銀行不代表人類的貪念會消失。可能下次所引發的是....生化危機?

題外話:下年就是八九民運的二十週年。我本來覺得如果今年沒有毒奶事件的話,平反六四是有可能的。在成功舉辦奧運和航天員出艙後,值民間喜氣洋洋的時候開始檢討六四事件,為下一年作預備並不是沒有可能。習近平最近以「執政黨」而非「革命黨」來形容中國共產黨,這亦是一個微妙的變化,值得留意。

Saturday, September 20, 2008

又是懶惰之過

又有接近三個星期沒有更新這個博客了。期間到了台灣小休,之後又連續一星期要上午六時半上班,沒有甚麼時間停下來想世界上發生的事。理由多多,但歸根究底,一切都是本人懶惰之過。

---

最近發生的頭等大事要數源於美國的金融風暴了。屹立於華爾街一百五十八年的雷曼兄弟在一夜之間倒閉,雖然有跡可尋,但總是令人婉惜。美林賣盤、美國國際集團 (AIG) 週轉不靈、房利美/房貸美資不抵債、數間投資銀行岌岌可危 ...... 環境與一年前的今日相差得實在太遠。資本主義使人的貪念發揮得淋漓盡致;我從來都相信人有走向極端、自我毁滅的傾向,今次的事件就是一個好例子。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嗎?恐怕還沒有。有機會爆發的危機尚有:

  • 信用卡與私人貸款 - 今次事件影響的大部份是投資銀行及與房地產借貸有關的公司。在美國這個儲蓄率極低的國家,房價下跌令個人難以透過再抵押房產還款,嚴重影響個人的還款能力。如果連商業銀行也受到波及的話,後果恐怕比現在還嚴重十偣。
  • 消費收縮與通貨膨漲 - 大家對經濟前境和就業前境悲觀的話,還會像以往一樣無節制的消費嗎?雖然主流的經濟學家認為通漲應於今年下半年見頂,但我想這次美國的金融危機一發不可收拾,投資人還會對美元充滿信心嗎?美元疲弱,商品價格上升而拉動通漲,看起來機會不小。
  • 新興市場增長放慢 - 美國和歐洲相繼發生金融危機、其他如亞洲等的新興市場難免遭池魚之殃。這是一個推論,我手上沒有數據,具體的影響還不太清楚。但好像已經沒有人再談 decoupling (新興和發展成熟的市場相關性不大)了。
我不是經濟學家,論點有何謬誤之處煩請告之。

---

美國的金融危機對中國來說也許是一個機遇。第一、已發展國家的經濟受到危機的影響甚大,亦削弱了西方國家整體的國力,要完全恢復需要數以年計的時間。中國正可以在這段時間蹈光養晦,爭取建設社會和發展經濟。第二、亞洲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相對來說較輕微,而發展的機會亦較大,相信可以吸引到歐美的人力和財力東移,這對區域長遠的發展大大有利。第三、這個區域作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也可以平衡長期以來西方在政治上的影響力,世界和平反而會比較有保障。唯一擔心的是北方的俄羅斯,有趁亂崛起之勢,絕對是一個計時炸彈。

Sunday, August 31, 2008

A Chaotic World

There are too many issues going on at the same time. I find it so difficult to catch up with even the major ones, so I'll just try to discuss some of them here:

Legislative election in Hong Kong - minor issue. Under this crippled election system the candidates cannot do much anyway. "Demoralizing Assholes for the Bullshit of Hong Kong" supports our crappy government in all ways and they do a wonderful job of acting on the best interest of the Tsang's family. "Deceptive Party" are a bunch of actors that always claim themselves as victims of the the system and never attempt to drive changes in constructive ways. "Honda Party" is marginally better but I hate them putting an inexperienced person on the top of the list (and shouting loudly later that Audrey Hepburn will not be elected without your vote). However, the top shot on my hate list is not any of them - but someone called Samson Tam instead. This is just a shame to the whole IT industry and his TV ad series make everyone in this profession look geeky and impotent. Crap.

Japan to spend 2 trillion yen on economy stimulus plan - minor issue. Despite my hatred towards those who denied Nanjing Massacre, I do have a positive perception towards this country. However, their never-lose-face attitude has cost them dearly in the last 20 years. Stimulus plan is not going to be effective unless they allow unprofittable and incompetent companies to go bankrupt. This is what Darwin's theory of evolution is about, my friend.

Russia's invasion of Georgia - MAJOR ISSUE. Years of political stability under strongman Valdimir Putin, huge influx of petrodollars and increasing reliance of Europe on Russia's oil strengthened Kremlin's determination to restore glory of Czar's dynasty. This could turn out to be a major event in history, in a sense similar to Hitler's occupation of Austria before the Second World War. People often talk about the rise of the East - could that be Russia instead?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 MAJOR ISSUE. Barack Hussein Obama II (yes, his middle name is Hussein) is a charismatic young black man who, in everyone's surprise, represents Democratic Party in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He is quite popular but inexperienced, and his vague promise of "Change" is probably not the best plan to govern a country. On the other hand, John McCain seems to be too old to be a president (The Economist says he would be the oldest president every inaugurated apart from Ronald Reagan in his second term). Why must the US citizens choose between these two extremes?

Monday, July 14, 2008

100 億

我不是在說益力多內有多少乳酸菌,而是在討論為甚麼香港要向四川災民損一百億。

本來香港向四川損款協助重建無可厚非,但為甚麼要捐一百億?這不是一個少數目--香港有這麼多需要幫助的人,為甚麼公帑就不能用在他們身上?生果金加百多元要考慮,捐款卻「義不容辭」。作為一個小小的納稅人,我希望幫助的是香港的窮人。四川賑災我是有額外捐款的,也不想花這些錢來為曾蔭權臉上貼金。

我並不反對香港捐款,但為甚麼要用這麼多錢?況且我們對四川的重建計劃一無所知。災民要重建家園,是要有一些普通的平房呢,還是要高樓大廈?是臨時的居所,還是永久的房屋?重建公路,是主要的公路才重建,還是包括其他道路?會不會有地產商在新路旁起屋牟利?款項的運用如何監管?以前可以有陳希同、陳良宇,現在的官員信得過嗎?數千億的款項在前,有誰可以不動心?

香港花的寃枉錢實在太多-一政府在添馬艦上起總部花五十億,加上地價總成本有機會超過二百億。在行過中環新碼頭的時候,我看見「未來中環海濱長廊」的規劃時,不禁無名火起三千丈;天啊,把珍貴的海港填來作行人道,這樣的白痴構思是誰想的?幹脆把他幹掉吧。

Friday, May 30, 2008

易地而處

有時我會想,如果我是另一個人,我會怎樣做。

如果你是董建華,做第一任特首,你會否學他一樣?現在的答案當然是「不會」,但請想像一下:你是中央欽點的人,背負著「為港人治港、一國兩制」做一個好榜樣。台灣將來為否回歸袓國,和你的統治能力大有關係。香港七百萬人經過英國百多年的統治後,全部寄望於你去改善他們的生活;長期的高地價政策令小市民日做夜做也負擔不起一個像樣的生活環境;金融風暴後港人意志消沉,而香港卻偏偏是一個和高度外向型和開放的經濟體系,又沒有獨立的貨幣政策,不能靠減息去振興經濟。你會怎樣做?

如果你是周一嶽,老闆要你處理醫療融資這個燙手山竽。你知道要從人口袋裏要錢是不得人心的;人口老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將來這個社會未必承受得了的;藥廠開天殺價、醫生同事要加人工、自己是沒有本錢和他們討價還價的;長期病患者的醫藥費並不便宜,但基於人道原因不可以要他們用者自付;醫生在做手術時用電話、護士將避孕藥當安胎藥給病人食但卻要你對大眾解釋。你會怎樣做?

我並不是要平反甚麼,只是有時覺得做英雄還要看時勢--在這兩年做曾蔭權、曾俊華,搞搞大白象工程(我到現在也不明白為甚麼政府總部要在市值數百億的添馬艦興建)、向民眾大灑金錢(反正羊毛出自羊身上,這些錢還不是大家交稅、買貴樓、買賣股票而來的)相比來說幸福得多。

破壞容易建設難。現今香港社會,批評聽得太多,有建設性的意見卻太少。「易地而處」恐怕是現今的香港人所需要的。

如果我是陳冠希......

Sunday, May 11, 2008

特衰政府

睇電視新聞,見到曾蔭權向幾百人演說,我仲以為有咩重要政策出台添。點知原來係公佈「圖書館將會延長辦公時間」。

嘩,堂堂特區首長竟然同我講圖書館開多幾個鐘?真係辛苦晒你啦。咁你手上其他既「重要決策」會唔會係係彌敦道擺多三個垃圾筒、同陳生商量放多幾張閃卡咁?

香港有咁多重要問題 - 人口老化、在職貧窮、通漲、醫療融資、競爭力下降等等要處理,點解你唔搵你十六萬隻馬去做?只係識得博掌聲,有好消息就親自宣佈,壞消息就搵手下處理,完全無政治家既風範。香港呢種政治風氣真係唔要得。

相反我就好欣賞佢老細。中國既問題比香港多十萬倍,每個重要政策都影響十三億人既生活,又要面對國際社會既挑戰,危機處處。現今中國雖然仲有好多好多問題,但人民生活水準總算得到提升。胡主席既月薪都係得三千蚊咋。

Tuesday, April 15, 2008

西藏、奧運與示威

奧運在中國舉行本該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最近在電視中看到的盡是各地的示威者,藉著奧運聖火在各地傳遞的機會,舉起示威標語支持西藏獨立、中共不應武力鎮壓云云。更有甚者倡儀杯葛奧運、要求各地首腦不要出席開幕禮等。似乎沒有他們的參與,奧運便舉辦不成了。

中共有否武力鎮壓西藏?我只知道在六四的時候中共曾用強硬手段,而且其負責人現在已經成為了國家主席。至於今次,我只可以說:不知道。暫時我只知道衝突的原因是由中共的漢化政策造成。但我會問以下數個問題:

  • 這次究竟是不是一次尋求獨立的行動?連達賴喇嘛也說他們的訴求並不是要求獨立,國外的示威者究竟在要求甚麼呢?
  • 暴動是有效的方法嗎?有效的意思是透過國外媒體施加壓力、逼使中共和他們對話,還是有其他的方法?從電視所見盡是破壞和搶掠,反而表達訴求的橫額則欠奉(從香港/國外的媒體亦如是)。
  • 奧運為甚麼和政治掛鈎?
國外對西藏問題有這麼大的反應,但對各地的事件如加沙地帶的人道災難、阿富汗的災後重建等則漠不關心。說國外某些媒體和組織仇視中國可能太過份,但帶有偏見則是不爭的事實。這個片段 (Jack Cafferty on CNN) 更反映了部份極端人士的想法。

可是,在傳遞聖火路線中持續不斷的示威,和對中國進行鋪天蓋地的負面報道,收到的效果有多大呢?

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國內人民因這件事而增強了凝聚力。集會抗議外國媒體宣傳手法、杯葛國外商業機構等陸續發生。中國政府亦可能因禍得福,利用這次事件來疏導民眾對社會的不滿情緒。
這個負負得正的效果,恐怕是超過國外的示威者所能想像的了。


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