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22, 2009

時評三則

活在香港社會,我總覺得荒謬的事越來越多:

一、從新聞上看見有些大學畢業生抱怨金融海嘯下,他們就業的機會和工資下降,要求政府協助他們就業云云。就業機會和工資下降,這是全世界也在發生的事;他們憑甚麼要求政府創造就業機會給他們?一個大學生的學費只佔成本的百份之十八,其餘則由政府補貼。以每年學費四萬二千元計,三年制的學生就接受了約六十萬的資助。畢業出來社會後,自然應該貢獻社會和接受殘酷的現實。如果還有所怨言的話,應該回去學「羞」字應該怎樣寫!

這一屆畢業的人可能沒有兩年前畢業的幸運,以前我和我的同學也曾經有這個想法。在我們畢業的前一年,科網熱還沒有爆破,師兄師姐們在沒有畢業前已經得到不少大公司的聘書。到了我們這一屆便艱難得多。我自己曾於四大會計師行(當時還是五大)的其中兩間面試,有一間在完成了第二輪面試後不久便關門大吉了;而另一間則在整所大學中只有我能夠晉身最後的面試,但卻功敗垂成。結果,我畢業之後的第一份工是在大學的研究所內工作,月薪扣除強積公供款後不到一萬元。比我遲一屆畢業的同學更慘淡,因為他們所面對的是沙士!

政府要花錢幫助的應該是貧病老弱的人,派錢我從來都是反對的。我交稅給你,你再派給我幹嗎?大學生不要埋怨社會沒有給自己機會;這個社會沒有欠你甚麼,也沒有義務給你機會。這個也是我對自己的警告。

二、我不知道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作「公開諮詢」有甚麼實際作用。我肯定他在公共場合所聽到的意見有九成是相同的:派錢、振興經濟、創造就業機會,這些意見和「我阿媽是女人、你阿爸是男人」差不了多少。如果作為司長,連社會有甚麼訴求都搞不清楚的話,那你就下台好了,反正我也不清楚為甚麼本來作為特首辦公室主任的你可以坐上這個位子。所謂「公眾諮詢」分明就是因為你本身缺乏民意基礎而所做的戲,不看也罷。

三、實在不明白,為甚麼政府在大家是否還有工做也有問題的時候,會決定將六千元注入月入少於一萬元人士的強積公賬戶。這個做法除了令基金得益之外,我看不到有甚麼其他的用途。俗語謂「有強姦、無侷賭」,但偏偏強積金就是一個「侷賭」的遊戲。投資市場現正兵凶勢危:股票不斷下挫、政府債券出現泡沫、商品則只有黃金一枝獨秀。雖說強積金是長線投資,但以現在的環境來說,這九十億應該有更好的用途。加強社會安全網、補助食物銀行、提高生果金如何?